时代的焦虑与个体差异

· 1873字 · 4分钟

今天看到落园园主更新了一篇博客名为时代的焦虑,我读了以后对内容本身表示认同,却也有一些别的思考。虽然可以直接在她博客下留言,但还是决定写在这里,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我大概是要批判她的;二是我的言论并不严谨,有以其昏昏使其昭昭之嫌;三是我要举一些例子。

在写出我的不同意见之前还想先叨叨两件别的事。其一,我个人很喜欢园主,她博客里记录的好多事我都觉得很有意思,她的很多言论我都很认同。其二,即使当前时代信息量再丰富、信息流通效率再迅速也抹平不了个体认知的局限,而造成这些认知局限的原因里客观因素占比不小,个体认知可能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联,就连大神都会在博客里写“遍地博士”之类的话呢。

由于园主只是写她个人的观察与感触,所以我也只写我个人所见所感:

  • 好几年前我曾看到过一些言论,如“阶层跃迁的通道正在关闭”、“社会阶层固化严重”、“阶层流通的渠道不断缩窄”、“寒门再难出贵子”之类的,当时我对这些言论无感,后来我渐渐认识到了一些有关“教育资源集中”的事情。举几个没有数据支撑的例子,网上随便搜搜清北农村学生占比,会看到一些言论如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报录比逐年下降;以前高考县前一百名可以上重点一本,现在的高考县前一百名只能上普通一本。正是因为种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局部集中的现实问题,导致现在许多家长恨不得从幼儿园开始就督促学习。多少人年少的时候要先接受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进入社会后接着要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等生娃后又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普通人。如果说与子女教育相关的焦虑全来自于现实压力,那么绝大多数人面对的压力确实很大啊。我有朋友有娃以后,感觉她们宁愿自己吃苦也希望极尽所能给娃创造最好的环境,不愿意娃的将来跟自己一样。看TVB电视剧总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如果读书这条路没那么拥挤,或者她们的娃都有别的路可以走的话,我想她们也不会那么焦虑了。也有朋友尝试每天早上起来读读心经来化解内心的焦虑,可是作用有限,因为有些焦虑确确实实来自于正当的欲望和竭尽全力也求而不得的绝望。

  • 因为我们都是正当年,还有很多事情可以继续努力去改变,又因为某些群体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所以思考某些问题的时候自然就忽略掉了。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已经步入老年为生存焦虑的人。家里亲戚中有位长辈年轻的时候曾经拿到过医师执照,后来因为超生等原因不能继续当医生了,之后的许多年里他们夫妇二人兢兢业业打工挣钱养活子女,再后来听信人言花光积蓄为幼子谋出路也没有谋到反而白白浪费了幼子数年光阴,现在已经五十多岁的他们仍然要远离故土去外面打工,因为幼子仍未娶妻而留在农村挣不到钱。我听大伯说,外面光景不好,他们也担心还能再打几年工,只这一句我就明白其中必有无数心酸苦楚。《理想国》第一卷中有个步入老年之门的富翁说,同龄的朋友总埋怨自己因为上了年纪就容易被亲戚朋友遗忘,所以总认为生活中的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年纪大了,而他则认为那些人的抱怨是自身性格原因而不能一味怪罪年纪变大,他觉得年纪大了以后心态平和了,简直像是从一个凶狠至极的奴隶主子那里逃脱了一样。诚然,老年过得不好一定有性格原因,但若是一个一生温和老实的人也一生贫困潦倒、志不能舒,他要如何不为生存而焦虑、还要保持平和呢?即使他能够跟自己和解,放平心态过一天是一天,但“为子女计长远”的思想也仍然会一直束缚着他,这种传统思想既是推动人生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阻碍人生舒适的压力啊。我曾领悟过“重男轻女思想是时代的束缚”,而“为子女奉献”又何尝不是呢!

写到最后我发现,园主虽然题为时代的焦虑,实际上是说人们由于现实压力产生了焦虑以后通过在网上炫耀获得他人认可来缓解,而我主要是在说有些焦虑确确实实来源于残酷现实且难以通过自我和解而消除。额,其实本来我读完第一反应是……是“何不食肉糜”。


这里吐槽一下自己的认知局限:一般我对搬运重物的思维惯性通常都是搬不动的情况下找工具,搬得动的情况下自己扛,比如每次给阿木狗买狗粮一大袋25磅都是找快递点借推车,而今天公司给每人发了一箱哈密瓜共四个,下班回来的时候我就打算自己扛回来,经过同事小花工位的时候她提议我可以一天拎一个回去,哈哈,当时听到真是醍醐灌顶,因为一口气搬四个大哈密瓜我真得只是搬得动但是搬得艰难啊。

再吐槽一下时代信息的局限:今天记在博客里的是神思者的一首不大著名的曲子,网上搜到这是2000年的电视剧插曲,可能因为二十年前信息技术不那么发达或者这个电视剧很小众,第一回听的时候没找到哪里可以看这部剧,今天搜了搜也还是没找到。

Missing You(电视剧《柳桥慕情》插曲)—S.E.N.S